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房产频道 >> 房产要闻

政策性降息落地,债市为何短暂亢奋?

22-01-21 11:09 来源:新华财经 编辑:高正武

  全面降准仅1个月后,央行降息重锤落地。央行17日早间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月17日开展7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和100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85%、2.10%,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其中,MLF操作利率为自2020年4月以来首次下调,同时进行的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为近22个月来首次下调。

  业内人士认为,对内保增长、对外与美联储3月加息“抢时间”等因素共同促成了1月MLF利率的调整。伴随1月MLF利率下调,将带动LPR报价跟进下调,明显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并释放货币政策靠前发力信号。这将有效对冲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那么,此次MLF降息对于债市影响几何?

  一次略超市场预期的降息

  在过去的一周,2022年首次中期借贷便利(MLF)如何续做备受关注,机构间对于MLF续做利率会否调降分歧较为显著。根据路透此前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机构预期MLF操作利率将持稳。仅有三成受访者认为,鉴于经济持续偏弱,本土散发新冠疫情加剧以及房企风险持续暴露等给基本面增添不确定性,宽松政策加力的必要性在进一步上升,政策利率降息预期因此抬头,带动1月MLF利率调降。

  花旗银行在报告中写道,中国PPI涨幅回落和CPI较为温和,使得央行有条件在抑制总需求疲软方面做出更多努力。1月对央行来说是一个关键时间节点,进一步下调MLF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等政策利率可在春节前生效。

  鉴于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有针对性扩大最终消费和有效投资。因此,更多的机构仍然认为,MLF操作利率将持稳。主流观点认为,货币政策的重点仍然是保持定力。例如,中信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称,1月流动性缺口可能达到2.6万亿元(不考虑MLF和逆回购到期),处于较高水平,央行操作力度是最关键的变量,大概率通过OMO MLF熨平波动,但难现大幅宽松。央行1月降息概率不高。

  什么因素主导MLF利率下行?

  此次MLF利率的调降是近9个月来首度下调。2020年4月15日,央行宣布将1年期MLF利率从3.15%下调20个基点至2.95%,之后该利率一直持稳。那么,什么因素触发MLF利率下行按钮再度启动?综合主流观点来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剧,通胀温和为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创造空间。

  上周公布的经济金融数据显示,实体经济需求仍然偏弱。从社融数据来看,经历2021年7月和12月两次降准之后,2021年12月信贷余额增速依然延续回落趋势,创下2002年6月以来最低。

  据央行12日公布的2021年12月金融统计数据及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报告,中国2021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3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206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1669亿元,预期2.43万亿元,前值2.61万亿元;中国2021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3万亿元,同比少增1234亿元,预期增1.24万亿元,前值增1.27万亿元;M2同比增长9%,预期8.7%,前值8.5%。初步统计,2021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另据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PPI同比上涨10.3%,低于上月2.6个百分点,自10月13.5%的高点连降两月,拐点已现;CPI同比上涨1.5%,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再度降至2%以下。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与上月持平。此前市场普遍预计PPI、CPI同比涨幅回落,而实际回落幅度均超出市场预期。

  2021年收官月的相关经济金融数据凸显开年后的稳增长压力。在东方金融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在降息带动下,接下来信贷、社融及M2增速整体上将进入一个较快上行阶段,宽信用进程将明显加速。与此同时,综合考虑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也在积极推出有利于稳增长的政策措施,预计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同比有望保持在5.0%以上,进而确保宏观经济增速保持在潜在经济增长区间(5.0%-6.0%)。

  而除了国内基本面的压力,王青认为,外部因素方面,美联储最早3月就可能启动加息。为避免国内降息与美联储加息“撞车”,进而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较大下行压力,央行1月降息落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货币政策操作的前瞻性。

  “利好兑现并不代表利好出尽,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大、尤其是房地产市场下行趋势未止的情况下,难言本轮货币宽松将止于此次降息,后续货币政策走向仍需密切观测经济基本面和房地产市场边际变化。”王青表示。

  由于1月MLF下降10个基点,预计本月20日公布的1年期和5年期LPR同步下调概率较大。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1年期LPR自2020年4月以来首度下调5bp至3.80%,终结了之前连续19个月的“原地踏步”;而5年期以上品种利率则连20个月持平于4.65%。

  降息落锤,债市盘初短暂亢奋

  作为债券市场定价的锚,MLF降息落锤之后,银行间现券收益率盘初直线下跌,10年期国债活跃券210017收益率短期走低2.50bp至2.7675%;10年期债主力跳空高开,市场买盘旺盛,涨幅迅速扩大至0.24%,升创2020年6月15日以来最高水平。

  不过,多头情绪宣泄之后,国债期货震荡回落收窄涨幅。截至17日午盘,10年期债主力T2203报100.750,上涨0.07%,成交5.36万手;5年期债主力TF2203报101.780,上涨0.12%,成交2.53万手;2年期债主力TS2203报101.110,上涨0.06%,成交1.13万手。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明显下行后转而反弹,截至午盘,10年期国开活跃券210215收益率下行0.65bp至3.0765%,盘初一度下行近2bp;10年期国债活跃券210017收益率下行近1bp至2.7830%。

  上周一,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低至2.80%关口,此后几日,该利率温和下行。展望后市,10年期国债利率在政策利率利好之下,还有多大下行空间?对此,市场看法依旧存在分歧。分析人士对新华财经表示,MLF、以及后续LPR降息之后,社融有望实现2022年“开门红”,加之财政政策可能发力,社融上行,银行合意的配置资产增加,债券的吸引力可能会略有下降。因此,10年期国债利率窄幅波动的概率较大。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提醒,考虑到目前债市加杠杆的水平依然偏高,流动性变化的影响预计也会随之放大,需警惕市场过度乐观的预期落空后,面临利率上行风险。

  明明同时建议,投资者在一季度需警惕国债净融资超预期会带来的利率上行压力。他表示,国债增大供给预计将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可以将募集的资金用于基建投资等逆周期项目,也从侧面为减税降费提供了空间,改善企业的盈利预期。对于债市来看,国债净融资额提高,有可能挤占金融机构对于政金债以及其他券种的配置规模,在供给增加但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利率整体易上难下。此外,当供给压力极为突出时,也会因缴款等原因进一步抽离银行间市场的资金。

  但亦不乏乐观看法,兴业证券固收分析师罗雨浓认为,对债市而言,降息不代表利多出尽,更应该看到降息背后隐含的基本面下行压力。缺乏抓手的背景下稳增长见效尚需时间,1-2月仍处于债市的做多窗口期。

  弘则FICC章左昊也认为,对市场而言,最直接的利好就是国债,在降息周期开启的背景下,国债收益率的下行周期还将延续。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省“100系列”大型全媒体主题宣传收官 中国甘肃网相关作品阅读量近800万 甘肃省“100系列”大型全媒体主题宣传收官 中国甘肃网相关作品阅读量近800万
  • 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 尹弘主持并讲话 任振鹤欧阳坚等出席 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 尹弘主持并讲话 任振鹤欧阳坚等出席
  • 【海报】甘快看!2021年甘肃省经济运行简况 【海报】甘快看!2021年甘肃省经济运行简况
  • 兰州新区:到处都是浓浓的幸福年味 兰州新区:到处都是浓浓的幸福年味
  • 临夏州尕杨家村:静待向阳花开 临夏州尕杨家村:静待向阳花开
  • 临夏州康乐县各冰雪景点迎来旅游热潮 临夏州康乐县各冰雪景点迎来旅游热潮
  • 临夏州和政县城关镇三谷村的农民自发组织社火 临夏州和政县城关镇三谷村的农民自发组织社火
  • 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百位候选者名单公布甘肃省马利民杜永卫成功入围 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百位候选者名单公布甘肃省马利民杜永卫成功入围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省“100系列”大型全媒体主题宣传
2   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 尹弘主
3   厚植生态底色 绘就甘肃绿色崛起新画卷
4   【海报】甘快看!2021年甘肃省经济运行
5   金昌市开展“强科技”行动推动全面转型
6   金昌市启动建设多所学校缓解“上学难”
7   金昌市首次启用金融机构保函解决拖欠农
8   金昌市采取多项举措促进和扩大就业
9   金昌市开展市级层面“我为群众办实事”
10   【聚焦2022甘肃两会】金昌代表团审议省
11   兰州新区:到处都是浓浓的幸福年味
12   临夏州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13   一台肝移植手术背后的温情故事
14   临夏州尕杨家村:静待向阳花开
15   【海报】“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