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集中供地大幕开启:规则渐趋“友好” 市场出现暖意
2022年集中供地的大幕正在缓缓拉开。截至3月29日,北京、福州、合肥、青岛、徐州、厦门等6个城市已经完成了今年的首轮集中供地,另有天津、成都、长沙、重庆、宁波、金华等多个城市发布了首轮供地的土地信息。
今年是我国对热点城市实施集中供地政策的第二年。由于信贷政策调整等因素,行业流动性受阻,在2021年的第二轮和第三轮集中供地中,很多城市出现了竞买意愿不足、流标流拍偏多的现象。
因此,今年的首轮集中供地中,供需双方的表现,被认为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
综合各地的官方信息,今年首轮集中供地的门槛普遍有所下降,体现出地方政府吸引企业拿地的意图。比如,东莞取消了对房屋最高销售价格的限制,并大范围取消无偿配建安居房;杭州出台价格“次高者得”的原则;成都则取消了“竞人才公寓”的竞买条款。与以往相比,这些措施将给拿地企业腾出更多的利润空间。
从6个城市的竞买结果来看,交易热度普遍高于去年的第二轮和第三轮集中供地,集中表现为溢价率提升、流拍现象减少等。既体现出规则松动的吸引力,又说明市场的流动性在恢复。但总体来看,土地市场仍未达到去年同期的热度,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热情,依然有待恢复。
门槛有所下降
东莞取消新房销售限价,是今年首轮集中供地中最引人关注的规则。今年3月13日,东莞首批集中供地正式挂牌,共计出让8宗涉宅地块,起拍总价170.83亿元,出让总面积33.29万平方米。8宗地块中,有两宗为2021年挂牌出让过的“回笼地”。
这些地块的出让门槛均有明显下调。以“回笼地”2022WR003长安地块为例,该地块去年设定了41998元/平方米的毛坯销售限价,本次则取消了这一规定;其竞买保证金也从去年的22亿元下调至10.1亿元。此外,该地块还取消了无偿配建安居房的要求。
除此之外,其余地块也均未设定住宅销售限价。在配建要求上,仅有塘厦地块需要无偿配建10%的安居房,并无偿配建相应的停车位,其余地块均未设配建要求。
东莞的土拍规则颇为“友好”,有其现实考虑。去年下半年以来,东莞楼市表现平淡,土地市场也随之转冷。去年东莞挂牌的36宗商住用地中,有3宗地块终止出让,1宗地块流拍,均发生在下半年。今年以来,东莞楼市的交易规模也明显低于去年同期。
东莞的案例是不少热点城市的缩影。2021年,房企购置土地面积下降15.5%。其中,行业流动性收紧,导致很多城市下半年的土地交易冷淡,热点城市的第二轮和第三轮土拍的热度也明显下滑。因此,今年已经发布首轮集中供地的城市中,大多对门槛规则进行了调整。
杭州在首轮土拍中推出了“次高者得”的规则,即当地价到达封顶价之后将不再直接摇号,而是通过线下的一次报价方式进行。这一规则被认为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项目利润。
福州的首轮集中土拍中,对部分地块取消租赁住房配建;将部分地块容积率调整至3.0以上,建筑限高也从80米改为100米。
南京首轮土拍推出20宗土地中,仅对1宗地块实施了配建要求,其余均未有配建要求。南京还将部分地块的保证金比例进行了下调,并延长付款周期。
成都则对首轮集中供地全部采取“限地价 抽签”方式进行拍卖,较2021年第三批次“限地价 竞人才公寓”的方式有所放松。
中指研究院指出,减少配建规模,将土拍规则“化繁为简”,是今年首轮集中供地的主要特征。此外,降低保证金比例、延长付款周期、下调底价等,也是各地常用的措施。为保证合理利润、提高企业的拿地积极性,未来这些措施将进一步被其他城市所采用。
民企热情尚待恢复
从实际交易情况看,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已经完成首轮集中土拍的北京、福州、合肥、青岛、徐州、厦门6城,交易热度普遍高于去年的第二轮和第三轮集中供地。
3月16日,福州四城区完成今年的首轮集中供地,最终成交的12宗地块中,有4宗的溢价率达到两位数,其中两宗触及最高限价,以摇号的方式竞出买主。
厦门于3月29日完成今年首轮土拍,10宗涉宅用地中,有6宗实现溢价成交,整体溢价率为7%。其中有2幅地块因达到上限而转入摇号环节,这也是厦门土拍首次触发摇号机制。
与很多城市类似,厦门也在首轮土拍中推出了一些有吸引力的条款。厦门此次推出的10宗土地中,有5宗位于湖里区和思明区,地理位置较好;部分地块降低了起拍楼面价,并减少了限售年限。
大幅减少了配建规模的合肥首轮土拍,共推出19幅地块,其中有15幅土地因触及“封顶价”进入竞品质方案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并未推出明显的“利好政策”,一些城市的首轮土拍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作为今年全国第一个完成首轮集中供地的城市,北京共推出18宗地块,共吸引了57家房企及联合体报名。其中有17宗实现成交,8宗为溢价成交。与去年的第二轮和第三轮集中供地相比,此次的竞拍者数量、溢价率均有所提高,流拍率则明显下降。
去年土拍市场一度冷淡的青岛,也在今年3月18日顺利完成首轮集中土拍。其中,位于城阳区的一宗“回炉”地块,在经过35轮的竞价后,以13.44%的溢价率竞出。由上一批次的流拍到这一批次的高溢价出让,该地块并未做出任何调整。
“2022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改善,行业的流动性也有所增强,对今年的土地市场带来了一定利好。”中指院表示。
北京某大型房企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年初是房企制定年度投资计划的重要节点,企业的投资预算也相对充足。从投资节奏上,年初获取的土地通常能在当年产生业绩。因此,房企在首轮集中供地中进行发力并不意外。
但他同时表示,与去年首轮集中供地时的火爆相比,完成今年首轮集中供地的城市,交易热度仍然有明显的差距。究其原因,在于行业流动性尚未完全恢复,尤其是民企的拿地积极性仍然不高。
根据官方信息,在已经完成首轮土拍的6个城市中,无论是报名参拍的比例,还是最终拿地的数量,国企和央企都占据主流,这与去年年末以来的情况颇为一致。
前述房企人士指出,虽然市场的流动性已经有所改善,但整体改善幅度有限,且在2022年,民营房企面临的偿债压力仍然较大。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央企和地方国企“托底”,仍会是土地市场的常态。
中指研究院也指出,总体来看,房企拿地仍偏谨慎,叠加疫情因素,市场预期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企业面临偿债高峰,资金压力仍较大,短期土地市场热度整体改善的空间或有限。
相关新闻
- 2022-03-29杭州共有产权房相继启动 背后有何深意?
- 2022-03-28新闻观察:精准扶持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提振工业经济再加力
- 2022-03-28地下管网有了智慧“网格员”
- 2022-03-28海南省住建厅:目前海南省房地产“一业独大”局面有所改善